2006年在做電視節目,用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碰觸了華小校長和書商結構性犯罪的問題,當時是2006年,還沒結婚,還沒當爸爸。
今天2015年,十年的時間過去了,自己也離開電視圈,孩子已經小學三年級,想不到當這個問題用一個父親的身份去面對時,更是尖銳,十年過去了,多少當年嚇到尿流的校長也已經順利上岸,接棒的還是玩得不亦樂乎,只是當年開標者由馬華變成了巫統,玩的人、耍的把戲一點都沒變,而孩子和社會受到的傷和付出的代價卻更大。
看著孩子失去學習的熱情,對校園的冷感,創意和好奇心被磨平,無神的雙眼,每天家長為他作業簿忙碌,我有必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也許前路不好走,但家長願意陪著他走,至少不想讓他從此失去前路?
全民做作业时代
文:刘德全 (2006)
近年来华小电脑班、才艺班、口才训练班、全身开发班等等,如潮水般席卷校园,积极的为华社培养未来主人翁。虽说这是家教协会管辖的事,然而所有公司要把头伸进校门,还是必须先“咨询”过校长才有望成事。当然,要校务繁忙的校长‘咨询”,少不了要付出一笔“咨询费”,“咨询费”是一条很简单的方程式,按人头算一人收两块,就是商家每月要付给校长“咨询费”的多寡按,不管近看远看,里看看外瞧瞧,还真搞不懂这‘咨询费’跟黑社会收取的‘保护费’有什么不同?当然不缴你就休想沾上华小校园这块肥肉。
华小那块上等肥肉在哪?
是的,孩子家长不就是那块躺在砧板上肥肉吗?家长对多A的迷思导致校长有机可乘,以为作业簿买得多、做得多,到时A就会拿得多,怕只怕你孩子A没拿到手,校长倒是从你口袋中A了不少,搞不好还赔上孩子的一生。
当家长把这许多作业簿带回家时,每个家庭倒是上演一宗宗文明的虐童事件,孩子被迫啼啼哭哭花上全部时间重复填写作业簿上相差无几的内容,快乐学习?无忧的成长?拜托,那些都只是课本上的方块字而已,孩子童年时快乐学习的情景,老早就被巫婆般的校长启动‘多A咒语’及‘点书成金术’,把他全都搬近童话故事的世界里头了。
全民做作业时代
失去童话童年的孩子们下课后第一时间是送往补习老师那,虽名补习,实质是花钱请补习老师替孩子做作业,做不完的只好等父母亲放工回到家里再加班,陪孩子一起继续那未完成的革命,也难怪前阵子调查报告说我国华裔阳痿的人数高得吓人,这种全家总动员,似家庭加工厂生产的景象也称得上是马来西亚华社家庭的奇观,为凝聚家庭亲子关系也算得上是一种贡献。只是如此一种方式挤出来的学习会有成果吗?
如果你有机会收集华小作业簿,在里头发现有简体版本的不稀奇,有时还会夹带著一两本繁体版,同一类型的练习也会有两家出版社的版本,且看华语这科目的作业簿,有汉语拼音、成语作业、作文练习、华语作业、中楷、阅读聆听中的华语活动练习,洋洋洒洒的,你肯定会对眼前那足以从厨房排到大门的景观叹为观止,面对这么壮观的场面,让我诧异的是为何没有一位华小校长愿意去申请一个马来西亚记录大全的奖状,好挂在华小学校墙壁向他族或是他国学生炫耀?不然我建议华小家长自己去申请算了,不管怎么说都是替华教在这国土上争一口气,让华小这名字永远记录在国家记录上。
别让老师误入歧途
“作业簿买了就要做完。”这是负责选择及采购作业簿的校长给全体老师的指令,怎样才能在学期末完成呢?这成了每位老师每天的压力及梦魇,老师一方面要追赶课本进度,一方面又要应付学生作业簿上的空格子,因此牺牲道德、美术课是每间华小的惯常传统,到了学期末,老师索性把答案抄在黑板上叫学生照抄,不然就是吩咐学生“参考”作业簿后面那页答案。
校长是华校行政及校务的管理者,大型学校的校长平日不用到教室上课,出去参加婚丧喜庆应酬的时间比在学校还长,不时还要忙著校长职工会这横跨全国性的庞大业务,三几年还要忙著党选站台,更不时要在媒体上对华小教育课题发表独特的见解,不可谓不忙。就算校长在校内,也得把时间花在应付那些从校长室排到校门口的书商、才艺班、电脑班或是旅行社的业务员,和他们交涉及讨论如何可以共同为华小开拓更多的‘钱途’。
老师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程度及需要,然而,可笑的是这些平日没有接触教学的校长,却越俎代庖的代老师买菜,然后指示老师跟据他所买的菜去炒,就算学校有选书委员会,也是以校长为准说了算,结果是把炒上桌的菜再强逼学生给吃完,完全没有考虑老师所需的材料及学生的饮食习惯,可怜家长就只有乖乖的买单。
当多作业可以考取多A这套价值观成功灌输在家长脑海,校长就可以利用这个方便,源源不绝的把一本又一本的作业簿塞进学生的书包,家长理所当然的成了一名没有选择权力的弱势消费者。
因为教师升迁或是调派的权限,校长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纵使老师对现状有什么不满,恐怕也只落得敢怒而不敢言的窘境。
在这种环境中,老师所有的创意教学、传授学问及开发学生潜能的理想都永远无法落实,充其量老师只是替校长及书商完成了作业的寿命,也成了代替校长对孩子创意阉割的刽子手。
主教之位人人睽视
坊间传闻已久的校长用钱买肥缺,又或是宁可当督学也不愿被派去当郊区华小校长,因为督学可以接近权力中心,那里有肥缺也可第一个知道,然而肥缺油水虽惊人,但要先付出‘标会钱’可也不是小数目,书商自然成了最了解校长心意的知音者,为他们先下标钱,未来只要打开华小这金库自然就水到渠成,而校长为了早日赎回典当给书商的卖身契,只好狮子开大口,向无助的家长开刀了。
华小建校或是扩建是校长们的心头爱,学校在进行大工程的扩建,同时间校长家也会有小工程在进行,攸关建校的支出都由校长那出,只要校长向建商压一压支票,建商就会知趣的去校长家,把校长家那‘漏雨滴水’的部份给修好,所以才会有句话说‘学校有工程时,校长家也在扩建’。
隐藏著的黑手才是真正的势力
最近马华公会积极在推动终身学习,老实说他们也推得太慢了,早在十多年前,只要有孩子在华小念书的,全家都要总动员替他做作业,终身学习早在各家庭推行了。当然我有可能怀疑马华公会是向校长职工会取经的,刚过去的马华党选时校长职工会不是跳出来高喊挺谁撑谁吗?过去华小电脑班开幕都请马华部长去开幕的,当然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电脑班开幕请的不是副教育部长韩春锦,而是马华副会长冯镇安,你说他们关系会不密切吗?
在许多时候,华小出事了,副教育部长都会自动闭关修身养性去,对任何事情都学会视而不见,再不然就只好学著对镜头边闪躲边回答:‘没有意见,不愿评论。’来打发媒体,要不然下届马华党选他就会真的不见了。
是味觉出问题还是水质真的变质了?
老早就有人说了:“权力是会让人上瘾的吗啡”,拥有主宰马来西亚第一大华基党及全世界第四大的华人政党党选结果,这真是剂充满诱惑力的强力吗啡。
这群果真是华社的“知识份子”,他们盘算得,最终还是舍‘政途’而投身‘仕途’,稍读过历史都知道当‘仕途’比‘政客’的下场好太多了,何况普遍老百姓都有个观念,政治是肮脏的河水,不管你怎么净化始终都是脏的,校园是道天然的泉水,不用经过任何净化程式,始终如甘霖。
只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底下的水质,受到人为的破坏及外来农药的渗透,也开始变质了,纵使我们若有似无的尝到水质的改变,但我们始终宁愿相信是自己的味觉出毛病,从来不敢怀疑水质真的出问题了。
《就事论事》不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批注吗?“毕竟,这是一个敏感的课题,还很可能会被人冠上破坏华教的罪名。华教一向风雨漂摇,稍微处理不妥,会引发其他不可收拾问题,民族罪人之名又有谁能担当得起呢?”
董教总失责,大旗谁来扛?
“和解”、“息事宁人”、“以和为贵”、“枪口一致对外”、“肉骨茶”、“行行都有回扣”、“一竹竿打翻一船人”,这些都是华团领导人不断抛出的字眼,然而这是华社草根家长第一次在没有董教总祝福及华团领导人站台下,自己扛起纠正华小贪污腐化的大旗。
在过去草根群众都跟随董教总及华团在民族大义、维护华教的大旗起舞,视他们为我们唯一的标竿,长期以来,草根华社视董教总针对华教课题所发表的文告为小红书般膜拜,以他们的斗争路线做为我们的最高指导原则。然而这事件董教总却缺席,而且是在早就知道情况已经变成“华教毒瘤”下选择性缺席,这对许多长期来支持董教总的草根群众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及讽刺。
过去我们枪口可以对准国家教育制度的不平等频频放炮,也可以为了英化数理而招开群众反英化数理大会,更可以全国巡回跑动宣告董事会主权的合法性,然而到头来尽然可以允许华小贪风存在那么久,这叫人情何以堪呢?当我们还没争取到华小合理地位时,华小早已变成一间根已腐败没有华人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了,试问董教总到时成功争取回来的只不过是一间空华小,更可悲的是这场所在过去董教总没尽好守门人角色及选择性纵容下,他早已制造出一代人格扭曲、缺乏创意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了,到时谁还会跟你董教总去喊口号拉布条呢?
是新生代掘起还是两代鸿沟?
在董总兴致缺缺及教总关系暧昧的情状下,眼看华小贪风是难以制止,往后甚至会成为搬上桌面成为华小常规了。
董教总选择性处理华小问题,平日好大喜功的各华团又息事宁人,政党及政治更是静若寒蝉,只专注的处理国家课题。如果你回过头看看,平日好在镜头前大吹大捧、义正词严的马来西亚华团及政客,全都成了一只只鸵鸟,从高空上鸟瞰会是怎样的一个的画面呢?一个蕃薯型的半岛中,触目所及全都是一个个光屁股对著天空,他们的头都看不到,因为全都埋在沙堆中。
真正切身受害的草根家长在无力又无助的情况下,展示了他们的力量,迫使清清白白的公务员,堂堂正正的校长职工会临阵退兵,缺席第一次董教总及校职三方会谈,并在中文媒体发表全版的告家长书,企图急著把全国家长及老师丢进热锅里相煎,本是其结果是碰了一鼻子灰,搞得灰头土脸的,本来打算刊三天的告家长书在刊了一天后,因群众回响出乎意料的热情,使得校长职工会招架不住,只得在刊了一天后狼狈不堪的收场。
不管家长们放出的第一枪枪法如何,不管你喜欢叫他们红卫兵还是无助的家长,他们第一次在没有董教总及华团大旗护航下,这群平日只有上班及享受私人时间空间的中产阶级,他们没有何任面对恶势力及组织社会运动经验,冒著会被组织严密及擅打媒体战的校长职工会攻击得遍体鳞伤,他们还是穿著上班的那套衬衫,放下手边工作请半天假,卷起衣袖写起大字报,在众多媒体镜头前,眼神畏怯的喊那些参差不齐的口号,用害羞及不太善于交际的神态,将一句句不经修饰过的字句,向媒体诉说对孩子、对校长的种种感受,还有他们今次站出来的无奈。
眼前这一幕被自己所见,你能说没有感受吗?这感受也非坐在幽雅冷气房的评论家及主笔所能感受的,如果他们是红卫兵,那他们肯定是一群最无力及最无助的红卫兵,他们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华基团体及政党愿意把大旗借给他们依靠,他们可都是平日我们称之为自私自利、生活优渥、不期待社会大变化的中产阶级呢!
充其量他们只不过是一群不忍心看到自己孩子年年拖著沉重的书包、天天苦著一张脸去学习、时时刻刻填写一堆没意义的作业簿空格的家长而已。
从这起事件,是否意味著老一辈的领导团体跟年青一代的思想观念及处事风格产生分歧了呢?不听劝告的家长执意搞组织起义,直接跟校长职工会硬是不把董教总放在眼里‘分裂脆弱的华社’吗?吃了肉骨茶还不安份是敬酒不喝喝罚酒吗?华社当然没有自我内部分裂的本钱,但难道华社就有自我腐化的成本吗?难道你们不知道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及滑稽吗?更何况这跟华教华社扯不上关系,只是一群家长对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产生质疑,这不是推动公民社会往良性方向发展的良好示范吗?
环环相扣的回扣链条
书商、教具供应商、电脑教学公司、旅行社、才艺班...班。这不过就是一群追求营利的商人,商人追求营利没有错,商人除了对铜臭味极度敏锐外,也需具有创造市场、独占市场的能力,另外重要的就是要让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满意,达到各取所需双赢的局面。
最能直接让消费者满意的最重要的反倒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价钱,如果能不花钱又能享用那多好,但是,如果不花钱可以享用外,还有钱可以拿,那只怕没有消费者会拒绝得了的。
这一群商人和校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校长开采购单,家长付钱,书商给于采购者回扣,采购数量越多,得到的回扣自然就越高。其实你仔细观察,这其中是一条环环相扣,完美无比的锁链。家长要孩子拿A,因此追随校长倡议多做作业簿的教学理念;而校长为了多赚取回扣,利用家长好大喜功的弱点,拼命塞作业簿给学生,厂商为了争取全国六十五万学生的庞大商机,只好私下利用金钱或是物质回扣疏通学校决策者。
为了避免这条回扣链脱轨,他们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职工会,使之集团化,在全国实施统一的制度,从此书商要进入校园不再是和个别校长谈,而是必须去跟集团谈判,这成了一条永无止境的链条,家长及书商都成了这场游戏的受害者。
书商无奈?
书商在这场回扣游戏中其实是无力的,尤其面对如黑势力般集团化的组织,为了进入这庞大的市场,只得任由这股黑势力摆布,校长家装修就要送最新的液晶电视,车子旧了就要换辆新车,学校假期送上一个全家国外旅游团,支票有手尾,还是花花绿绿的钞票比较实际,只要转个圈,钞票黑的就变白的。
过去的书本,一家六个兄弟姐妹都可以一个接一个用,作业簿也只是老师抄在黑板上的字句,自己再写在本子上就得。现在书商为了确保书年年可以卖,不希望你把他的书当传家之宝一代代传,因此,书商使出无耻的手段,年年换新版,说新版不过只是稍改里头的几个字,但在校长一声令下,那就成了全班必买的作业簿。
另外,校长为了确保学生订购数量及价钱封闭,限制书商不可把某些作业簿在书店上架,而且这些作业簿的销售对象只能是校长,连家教协会都不能卖,双溪大年新光华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家协要从校长手上拿回书本销售权,一个全国性组织的校长职工会就下了个封杀令给书商,导致全部书商都不敢卖书给他们,最后家协被迫越州买书,而且还要伪装及求人偷偷代为采购,试想想这是文人该有的行为吗?这是一校之长做出来的事吗?
在自由公平市场中,有人要买为何还会有商人不卖的荒谬呢?难道书商在过去削家长削饱了?更想不透的是书商为何不希望书在全国各地上架。
但如果你知道有些书商老板过去曾自命为文艺青年,以改造社会自许,又或是有的现在贵为华教组织主要领导人,你就不难相信他们今天面对校长组织及金钱时,会沦落得如此地步了。
谁谋杀了华小?
媒体该尽那些社会责任?读者有那些知的权力?这似乎无法用文字条例列出,有经验的总编辑对正义及公正的定义自然有其心中一把尺,这可以从编辑方向清楚的显示出来,但这起事件显示了什么?是存在了几十年的报纸不够敏锐吗?记者程度不够?还是因为商业利害关系?最后这事竟然是由开播一年多的电视节目《就事论事》给掀发出来,而且是从《东方日报》地方版的一则小新闻发始的。
中文媒体及华小向来都自许为华社三宝中的两宝,为何媒体这一宝竟对华社干起大逆不道的事,企图谋害另一宝,怎么这种商场上封杀对手的手法竟然可以挪到对付华小上来了?为了商业利益及独占市场而把商业上的对手赶尽杀绝我是可以理解,但是,这次是华小,我记得《就事论事》上有这么一封观众来信:
“中文媒体是华社的一宝,老实说,今天中文媒体可以存活,甚至于成为上市公司,背后支持著他的是谁,不就是全国的华社吗?今天竟然循私成为谋杀华社另一宝的帮凶,这事实摊在阳光下,怎么不叫人痛心疾首呢?媒体禀承的正义是不是早已在人间蒸发了?往后叫人怎么相信华文报上所呼吁及所报导的就是事实呢?今天我只得沉重的说,我国华文报章的信用及报格就此破产,我们还需要再订华文报吗?”
读了这封信,我还能说什么?见利忘益,一份随时可以典当正义的报刊,还有资格在小学生刊物上教育下一代吗?小星星、小月亮、小太阳,你们在天上看到这种局面,会不会替他们掉眼泪呢?
华小教育界永远的悬案
当学生书包装满各种作业簿的同时,一些人的口袋也装满了回扣,只是这笔庞大的钜款去向何处,这么多年来倒成了华小教育界的一宗悬案。如果家长无法对作业簿量的多寡有所醒觉,勇敢向校方说不,这宗悬案会一年一年的发生下去,我们的孩子也会一代接一代的成为这批贪婪者为满足个人私欲台上的祭品,甚至使到一些华人家长被迫放弃送孩子进华小,我们相信华人爱华小,但我更相信我更爱我的孩子。
当校园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学问及道德伦理,而是充斥利益的回扣,苦的是孩子、是家长、同时也是老师,当校长的道德操守破产,我们还能期待粪坑中出凤凰吗?在这么一个个人及团体可以在追逐己利的过程中,视道德伦理为无物的时代,在媒体及华团普遍被阉割的大环境里,在公民意识频频被恶势力摧残的时局,如此下去的后果,乐的也许只是那少数的贪婪者,一个父母亲没尽责坏的是一个家庭,老师教不好坏的是一群学生,但一个有组织的,可以操弄媒体、影响马华中央党选结果、对书商予取予求、把家长操弄于股掌、对教育部更是互通有无的全国校长职工会成了贪污的恶势力及扭曲教育本质的黑手,家长要付出的不只是多余的金钱,而是牺牲掉孩子的一生,华社损失的不只是一千多间华小,而是牺牲掉一代的华人。
这种恶质的环境及以为满足私欲而制定的教育本质,你说我们的下一代值得期待吗?华社及家长们,面对先辈及前人的牺牲及争取,华小才有今天这个场面,从茅屋到瓦砖遮顶,今天华小可说得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教育千秋大业,看来恐怕要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了?